技術文章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技術文章 >重磅!制藥用水藥典法規與滅菌對比

      重磅!制藥用水藥典法規與滅菌對比

      更新時間:2025-07-15   點擊次數:25次

      重磅!制藥用水藥典法規與滅菌對比


      引言:


          制藥用水是藥品生產過程中用量最大、應用泛的關鍵輔料,其質量直接關系到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隨著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監管要求的不斷提高,制藥企業水處理系統的合規性和滅菌效果控制變得愈發重要。本文將重點圍繞制藥用水處理的法律法規要求和滅菌操作技術兩大核心內容進行詳細闡述,旨在為制藥企業提供全面、實用的水處理知識指導。



         關鍵詞:2025中國藥典、無菌抽檢、消毒劑、殺孢子劑、潔凈區、滅菌方式、滅菌頻率、水系統、注射用水系統、純化水、注射用水、微生物、微生物污染、BCC、洋蔥伯克霍爾德菌、微生物檢測,微生物驅動、無菌生產、無菌處理、無菌體系、無菌環境、無菌參數、環境監測、環境數據統計。


      一、制藥用水處理法律法規框架


      1.1 中國藥典2025年版的主要變化


        在制藥用水通則方面,2025版藥典主要有三項重要變化:修訂通則0261《制藥用水》、修訂通則0681《制藥用水電導率測定法》以及新增通則9209《制藥用水微生物監測和控制指導原則》。這些變化體現了從靜態終點控制向全過程動態管理的轉變,強化了企業主體責任,明確了制藥用水核心風險控制要素。


          純化水和注射用水的質量標準也有顯著調整。對于純化水,2025版藥典將檢測項目從2020版的10項精簡為以電導率和總有機碳(TOC)為核心的關鍵指標。其中,電導率檢測采用"三步法",若第一步合格可豁免酸堿度、重金屬、硝酸鹽等5項檢測,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不揮發物檢測則從強制項改為基于風險評估的選做項,這一變化反映了對現代化凈水技術的認可。


          注射用水標準的變化更為引人注目,允許采用非蒸餾工藝制備注射用水,這與國際主流藥典(USP、EP)的要求保持一致。這一突破將推動制藥企業采用更先進、節能的制備技術。同時,注射用水的檢測項目也進行了優化,刪除了pH值和重金屬等可通過電導率間接控制的指標,進一步突出了關鍵質量屬性的控制。


      圖片


      1.2 國際藥典標準對比


          為便于制藥企業理解和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規要求,下面對中國藥典(ChP)、美國藥典(USP)和歐洲藥典(EP)的制藥用水標準進行對比分析。


          在制藥用水分類方面,ChP將制藥用水分為飲用水、純化水、注射用水和滅菌注射用水四類;USP則包括散裝水(如純化水、注射用水)和包裝水(如滅菌純化水、滅菌注射用水)等;EP除了純化水和注射用水外,還新增了提取用水。


          對于注射用水的制備方法,ChP2025版已與USP、EP協調一致,允許采用蒸餾法或其他等效純化工藝。這一變化將有助于中國制藥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質量控制要求上,三大藥典均強調了電導率和TOC的重要性,但具體指標略有差異。例如,EP要求若散裝純化水電導率不符合要求,應進行元素雜質評估;USP則對注射用水的電導率規定了更詳細的溫度補償方案。微生物限度方面,ChP、USP和EP均規定純化水中微生物每毫升不得過100 cfu,注射用水每100毫升不得過10 cfu,體現了對微生物控制的高度重視。


      1.3 GMP對制藥用水系統的要求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作為制藥企業的基本準則,對制藥用水系統提出了明確要求。GMP強調,水處理設備及其輸送系統的設計、安裝和維護應能確保供水達到設定的質量標準。



      Oxytech


      二、制藥用水滅菌技術與操作


      2.1 物理滅菌技術


         物理滅菌技術是制藥用水處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巴氏消毒、紫外線消毒和純蒸汽滅菌等。


          巴氏消毒法是一種低溫熱消毒技術,通常將純化水加熱到80℃,保溫循環40-60分鐘。該方法能有效殺滅系統中的致病細菌和大多數非致病細菌,但無法直接殺滅芽孢。巴氏消毒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成本較低,適用于純化水系統的周期性消毒。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控制加熱速率和保溫時間,確保系統各部分均達到規定溫度。


          紫外線消毒技術利用254nm波長的紫外線破壞微生物的DNA結構,達到殺菌效果。該方法具有廣譜殺菌能力,無二次污染,適用于各種類型的制藥用水系統。然而,紫外線消毒的穿透力較弱,易受水質濁度影響,且存在消毒死角。因此,紫外線消毒通常作為其他滅菌方法的補充,用于連續消毒或作為最終安全屏障。


          純蒸汽滅菌是注射用水系統常用的滅菌方法,通過121℃以上的飽和蒸汽對系統進行滅菌。該方法能有效殺滅包括芽孢在內的所有微生物,滅菌效果可靠。純蒸汽滅菌的關鍵參數包括滅菌溫度、時間和蒸汽質量。在操作過程中,應確保系統所有部位均能達到設定的滅菌條件,并通過生物指示劑驗證滅菌效果。


      2.2 化學滅菌技術


          化學滅菌技術在制藥用水處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消毒劑消毒、臭氧消毒和過氧化氫消毒等。


          化學消毒劑消毒推薦采用奧克泰士消毒劑,進行高效滅菌,滿足GMP的高標準要求,保證制藥用水無菌參數,保護實際生產活動進行。


          臭氧消毒是一種高效的氧化消毒方法,臭氧濃度達到0.2mg/L以上時,可在短時間內殺滅水中的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臭氧消毒的優點是殺菌速度快、無殘留,但臭氧具有強氧化性,對系統材質有一定要求。在操作過程中,應嚴格控制臭氧濃度和接觸時間,并在用水點前安裝臭氧分解裝置,確保出水臭氧濃度為零。


          過氧化氫消毒,特別是汽化過氧化氫消毒技術,近年來在制藥行業得到廣泛應用。該技術通過將過氧化氫溶液汽化為高濃度的過氧化氫氣體,利用其強氧化性殺滅微生物。汽化過氧化氫消毒具有穿透性強、滅菌效果可靠、無殘留等優點,適用于各種復雜系統的滅菌。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控制過氧化氫的濃度、溫度和濕度,以達到最佳滅菌效果。



      Oxytech


      三、制藥用水質量監測與控制


      生物膜控制策略


          生物膜是制藥用水系統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形式,也是滅菌操作的重點和難點。生物膜是微生物在管道內壁形成的保護性群落,可抵抗消毒劑并持續釋放內毒素,對制藥用水質量構成嚴重威脅。


          生物膜的控制應采取綜合策略,包括:


          1.系統設計優化:采用光滑內壁的管道,避免死角和盲管,減少生物膜形成的可能性。


          2. 材料選擇:選用不易形成生物膜的不銹鋼材料,并確保焊接質量。


          3. 運行參數控制:保持適當的水流速度(通常≥1m/s,具體系統按照內部SOP執行,湍流狀態需要結合制定),避免低流速區域的形成。


          4. 周期性清洗消毒:結合化學清洗和熱消毒,定期去除可能形成的生物膜。


          5. 生物膜監測:采用ATP生物熒光法、激光誘導熒光技術等快速檢測方法,及時發現生物膜污染。